2016:钢贸商面临两大挑战与五大机遇

 

 

 

  2015年即将过去,2016年作为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是新一个五年规划开启的元年。对于钢贸商来说,面临的是新挑战,也是新机遇。日前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采访了一些钢贸商,他们对当前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共同看法:“难!生意难做,钱难赚!”然而,钢贸商们并不气馁,认为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。2016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,应对挑战,把握机遇,唯有创新。

  挑战一:钢市供大于求格局难改

  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、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采访时说,当前,我国钢铁产能过剩,钢材市场供给大于需求,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改变,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,钢贸企业经营将更加艰难。最近一段时间,任庆平一直在进行市场调研。在走访钢厂和下游终端用户的过程中,他明显感觉到,钢材需求在萎缩,而钢材供应没有减少。

  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对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说,2016年钢材市场的需求量不会增加,供需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善,“低需求”将成为一种新常态。2016年第一季度,钢材需求将明显减少,钢材价格将跌至“冰点”。总体来看,2016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在低位区域震荡。

  面对钢市需求不旺、竞争激烈、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,钢贸商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。他们认为,2016年钢材市场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十分错综复杂。2016年,世界经济依然温和复苏,但同时又面临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。在国内,我国经济增长将维持中高速水平,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会不断显现,下行压力依然较大,市场需求总体偏弱。初步预计,2016年我国GDP将增长6.5%以上,低于今年的7%,这就决定了钢材需求难以增长,或将小幅回落。

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日前预测,2016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6.48亿吨,粗钢产量为7.81亿吨。很显然,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不可能缓解,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贸商面临的市场形势十分严峻,竞争将更趋“白热化”,经营更为艰难,生存更为不易。

  挑战二:钢贸商生存空间被挤压

  由于钢材市场持续疲软、低迷,钢材价格大幅下降,屡创新低,钢厂经营困难,效益缩水,亏损状况日趋严重。在这种情况下,众多钢厂致力于拓展终端市场,扩大直销、直供比例。而这对于钢贸企业来说,无异于是雪上加霜,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。

  当前,众多钢企基本都设立了钢材市场经销点、销售分公司,与终端用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。一些大型钢企还纷纷搭建钢铁电商平台,在网上销售钢材。一些钢企甚至投入巨资,建立钢铁物流园区,加大钢材加工、配送、仓储、物流建设,实施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营销模式,以服务开拓终端市场,变生产商为服务商。统计显示,目前,钢铁企业的直销、直供比例已由20%~30%提高到50%以上,部分钢企甚至达到70%~80%。

  钢厂的直销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钢材。除了汽车板、船板、锅炉板等专用钢材外,钢厂对普通常用钢材,如螺纹钢、线材、型钢和普板等,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直销。一些钢厂与建筑工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将钢材直接送到工地。

  毫无疑问,钢厂的直销、直供力度不断加大,进一步压缩了钢贸商的生存空间,使得钢贸业洗牌加速。在2016年乃至“十三五”期间,钢贸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,一些实力较弱的钢贸企业会退出市场。

 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,但挑战与机遇一直以来都是并存关系。2016年乃至整个“十三五”期间,钢贸商也有机遇,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遇、利用机遇。时下,众多钢贸商已经在仔细研究当前钢材市场环境的变化,从中寻觅商机、把握机遇。

  机遇一:找准市场空白点建立竞争优势

  在钢贸业态改革时代,在当下钢贸微利时代,钢贸商必须适应时代变化,创新经营理念,找准市场空白点,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。

  一家钢贸公司老总谈道,现在钢材市场大环境已经改变,自己的经营策略、营销模式、市场定位也得改变,以变应变,顺势而为。该钢贸公司利用自己的物流优势,推出“菜单一站式”采购服务,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,既做客户的采购员,也做客户的物流仓库,将客户需要的每一个材料都直接运送到位,使客户不必费心去配货,更不必因害怕原料市场有变而被迫囤货。由此,该公司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,年业务量一直保持10%以上的增长。

上一篇:钢贸领域再曝诈骗案 叶檀:不能任由钢贸商自生
下一篇:钢贸浅析:2013上半年钢价或重回上升通道

网友回应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