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价起起伏伏钢贸商生存困境急盼破解

今年以来,受疫情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,钢价走势起伏不定,让很多钢贸企业陷入债务寒冬不可自拔。尤其是11月以来,钢贸商亏损加剧,系统性危机逐步逼近,钢贸商似已到悬崖边缘。面对如此状况,后市钢贸商该如何应对并化解呢?

回首  以史为鉴知兴替

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,这是钢贸行业的启动兴起阶段,不少钢贸商下海经营钢材。

2000年至2005年,钢贸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,钢贸商只要手中有货就能赚钱,有道是“傻子”也能卖钢材。

2006年至2008年,钢材市场尽管起起落落,但只要把握好行情,钢贸商依然能够获利。2008年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,但受国家4万亿元投资拉动,国内钢材市场依然平稳运行,加上钢厂给予一定的补贴,钢贸商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。

2011年至2014年,钢贸企业真正进入微利时期,赚钱少、赚钱难、甚至亏损,这使钢贸企业通过转型谋求出路,而有些钢贸公司由于转型不当,企业倒闭甚至还出现了跑路事件。

2014年至2016年,“钢贸长征”开启。系统性风险爆发以后,众多商家退出。同一时期,电商平台崛起,抢资源、抢客户现象屡见不鲜,留下来的钢贸商只能在迷茫中愈发踏实勤奋,并开始思考未来路在何方。

2016年至2020年,供给侧改革、环保措施等因素推动钢价一路上行,投资拉动保障了有效需求,知名钢铁电商折戟上市促使资本回归理性,外部环境变化给了钢贸商再次崛起的机会。不少钢贸商专注于服务和降本增效,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。

2021年至未来,钢贸行业将迎来春秋争霸期。钢贸是万亿市场,仅仅建筑钢材的交易规模就达五万亿,未来留下来的钢贸商,一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且不断与时俱进的。

期货日报记者发现,当前的钢贸商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。

钢厂代理模式是传统的钢贸企业发展之路,从钢材行业供不应求开始,取得钢厂代理商不但是取得利润的主要方式,而且是公司实力的体现,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做钢厂代理开始发展壮大。钢厂代理模式的优点是资源稳定,可以保证连续性供货,对于开拓下游客户和影响市场有利;缺点是订货政策由钢厂单方面指定,代理商没有发言权,处于被动地位。

上海凯景彩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坤告诉记者,2003—2005年是钢铁行业产能极具扩张的时期,这也是2005年钢价出现暴跌的根源之一。由此钢厂进入强势时期,其对代理商的政策也越来越严格,导致代理商从2007年开始出现较大变化。部分大公司从钢厂协议户中退出,进入到现货领域,与短期期货资源争夺,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。

绑定终端模式。钢贸行业企业众多,有部分企业专门服务大型终端企业,签订三方协议,保持连续性业务操作。这种模式往往在资金和业务上有多种捆绑式合作条件。比如湖北汇通之于奇瑞汽车、杭州新泰之于浙江东南等。

“绑定终端模式的优点是大型客户,需求稳定持续,可以保证销量和利润稳步增长;缺点是单一客户在公司业务中的比例较大,客户方面一旦发生变动,就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巨大影响,导致销量和利润突然减少。”华东地区一位钢贸商告诉记者。

记者发现,期现结合的模式在钢贸商圈里也较为常见,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贸易商手中一直持有大量现货,主要品种为热卷、螺纹钢、线材。“客户在现货市场上的大量资源无法满足公司的销售要求时,则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锁定风险,避免无法预测的情况,保持日常业务的连续性;缺点是往往在价格上涨时提前出货,出现因市场变动而带来的超额利润损失。”黄坤说。

经历  几家欢喜几家愁

今年以来,螺纹钢行情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年初至5月12日,主力合约从4300元/吨上涨至6200元/吨,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对钢材需求的拉动,特别是制造业需求和出口增加明显。其间价差呈收敛趋势,包括期现基差和跨期价差都处于较低水平,期货呈现节奏性升水状况,吨钢利润最高增长至1400元。

第二个阶段是5月13日至10月11日,主力合约5月12日见顶下跌,在4800—5800元/吨区间波动。市场交易逻辑是供应端减产与需求端下滑博弈。其间期货强于现货,远月强于近月,吨钢利润呈现V形走势。5—6月因全球粗钢产量增长,铁矿石价格强于成材,成材价格下跌加剧吨钢利润收缩,螺纹钢利润一度出现亏损。7月中旬后,铁矿石价格因国内钢厂减产而走弱,钢厂利润扭亏为盈,利润再度增长至1200元/吨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“冬储”倒计时!多家钢厂公布冬储政策 钢贸商

网友回应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